崇熙起名寓意,崇熙起名寓意是什么

大家好,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,就是关于崇熙起名寓意的问题,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崇熙起名寓意的解答,让我们一起看看吧。
慈禧是哪里的人?
慈禧(本名:叶赫那拉氏,别名:西太后、老佛爷,1835年11月29日-1908年11月15日),出生于北京,咸丰帝妃嫔,同治帝生母,晚清实际统治者。
是满洲镶蓝旗人,其家庭属叶赫部(今四平附近)。具体情况如下。
其父惠征,曾任安徽徽宁池广太道道员。
玉牒(皇族家谱)记载是“叶赫那拉氏惠征之女”,有姓无名(传说为杏贞)。
乳名兰儿,故称叶赫那拉,徽号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。
咸丰帝的妃子,同治帝生母。
同治帝立,尊为圣母皇太后,尊号为慈禧太后。
在清文宗驾崩于避暑山庄后,治丧期间因与慈安太后分住烟波致爽殿东西暖阁,故也被称为西太后。
一般认为慈禧为满洲镶蓝旗人,玉牒明确记载是“叶赫那拉氏惠征之女”。 据叶赫那拉·根正的口述记载,慈禧出生于北京西四牌楼劈柴胡同,今辟才胡同。
但也有学者也提出了不同的观点,认为慈禧太后很有可能是汉族人。据考证,1835年,慈禧出生在山西长治县西坡村一个贫穷的汉族农民家庭,取名“王小慊”。
北京
孝钦显皇后叶赫那拉氏(1835年11月29日—1908年11月15日),一般根据其徽号简称为“慈禧”“慈禧太后”,又称“西太后”“老佛爷”。晚清重要政治人物,清朝同治、光绪时期的实际统治者,前后掌晚清***近半个世纪。咸丰帝的妃嫔,同治帝的生母。1852年入宫,赐号兰贵人(一说懿贵人),次年晋封懿嫔。1856年生皇长子爱新觉罗·载淳(同治帝),晋封懿妃,次年晋封懿贵妃。1861年咸丰帝驾崩后,与孝贞显皇后两宫并尊,称圣母皇太后,上徽号慈禧。之后联合慈安太后(即孝贞)、恭亲王奕訢发动辛酉***,诛顾命八大臣,夺取***,形成“二宫垂帘,亲王议政”的格局。清***暂时进入平静时期,史称同治中兴。1873年两宫太后卷帘归政。1875年同治帝崩逝,择其侄载湉入继大统,两宫再度垂帘听政。随着1881年慈安太后去世、1884年“甲申易枢”恭亲王被罢免,慈禧开始独掌大权。1889年归政于光绪。1898年,发动戊戌***,再度训政。1900年庚子国变后,实行清末新政,对兵商学官法进行改革。1908年,光绪帝驾崩,慈禧选择三岁的溥仪作为新帝,她自即日起被尊为太皇太后。次日在北京仪鸾殿去世,葬于菩陀峪定东陵。
为什么朱棣的庙号是成祖而不是高祖?
这个问题问得“静夜史”想***。
这个问题的问法也可以改成“为什么朱由检(崇祯)的庙号是思宗而不是太祖”?
这是有多无知才会提出这样的问题啊!
接下来,“静夜史”简单说一下“祖”和“宗”的区别:
“祖”和“宗”是庙号,庙号创立于周边,秦朝废除,汉朝再次实行起来。
一般皇帝驾崩,后代的皇帝都会给先皇建庙祭祀,随着时代的发展,后代的皇帝会将所有祭祀庙拆除,将列祖列宗的牌位统一供奉在太庙中。因为太庙是供后代子孙代代祭祀的,所以不是所有皇帝都有这样的殊荣。
毕竟太庙地方太挤,所以能够进太庙的皇帝,必须是对社稷有大功的,比如王朝开创,开疆拓土等。
所以,在南北朝前,庙号的追封是极其严格的事!整个西汉也只有4位皇帝有庙号。
在庙号,中,一般开国帝王都是“祖”,后面的帝王都是“宗”。所以有“无功不称祖,无德不称宗”的说法。
唐朝开始,庙号开始泛滥,只要是个皇帝,死后都有庙号。和庙号泛滥想对应的,是“祖”的泛滥。比如元朝有两个祖,明朝有两个祖,清朝有三个祖。
庙号,是放于家庙供其后人祭祀用的代号或者说称号。而谥号,是后人对此人一生的评价。
汉以前不是每个皇帝都有庙号的,后来,每个皇帝都有庙号了。
庙号也有规则。开国皇帝庙号太祖。而庙号高祖的历史上不过几人而已。其中隋高祖杨坚唐高祖李渊,都是追封自己先人,前者追封自己亲爹,后者追封自己爷爷。就跟曹操是魏武帝一样,属于追封,后人统计时,他们不在皇帝之列。而俗称汉高祖的刘邦,他的庙号是汉太祖。汉高祖的称号来源于《史记:高祖本纪》。
除了开国皇帝之外,其他人不能称祖。一般而言,开国皇帝称太祖高皇帝,二世称太宗文皇帝,当然也会有清朝这种奇葩。朱棣,庙号是太宗,谥号是文皇帝。之所以庙号改成祖,是因为嘉靖干的好事。天子死后居皇族家庙供奉,地位特别突出的放于太庙受供。太庙位置有限,明以前应该是6个排位,明朝好像是变成了9个(这方面没研究过)。嘉靖不仅追封自己老爹兴献王为皇帝,庙号睿宗,还得寸进尺,想让他爹入太庙,嘉靖为了这件事闹了很久,搞掉了很多朝中重臣。因为太庙位置满了,也就是要搬出来一个排位。原本应该把朱棣的牌位搬出去,不过因为朱棣过于英明神武,所以他改朱棣庙号为成祖,祖的地位尊崇无比。也就是说,太祖朱元璋成祖朱棣将永居太庙,直到改朝换代。
无论庙号,谥号都是后人所赠。无论其生前意愿如何,都由后人评判。朱棣是篡位,不过打的旗号是清君侧,自称是靖难,意为平乱。建文帝不是他杀的,是***的。皇位空悬,天下不可一日无主,,朱棣为了天下为了大明,被迫登基(总之皇帝说啥都是对的)。朱棣并改国号,不是开国,跟武则天王莽的改国号行为不同。所以自然不能称高祖。
向敬之
太祖高祖,在中国古代谥法中,都是后世给开国皇帝追尊的庙号。颜师古注《汉书·高帝纪上》,引张晏言称:“《礼》谥法无高,以为功最高为汉帝之太祖,故特取名焉。”意思是说,俗称汉高祖刘邦,实为汉太祖刘邦。
纵观历朝历代,太祖高祖如出一辙,有太祖便无高祖,有高祖便无太祖。
明朝有太祖,即开国皇帝朱元璋。后世便尊太祖之后的皇帝为宗。永乐二十二年(1424),永乐帝朱棣病逝于北征回师途中,被后继之君洪熙帝追尊为太宗,这已然是“宗”系庙号中的至尊。
一百多年过去,以小宗入承大统的嘉靖帝朱厚熜,不甘心做明孝宗的嗣皇帝,于是大闹大礼议,将没做过一***帝的生父兴献王,追尊为兴献帝、献皇帝,然后加号弄得与正式的先帝一样平等待遇。
他要将生父称宗祔庙,设置专庙,而且不能作为孝宗亲弟,供奉于孝宗之庙。而太祖之下,已有七庙。于是,嘉靖帝拿出发动靖难一役、造反篡夺皇位的太宗永乐帝做文章。
他写出一篇《明堂或问》,提醒不配合的礼部尚书严嵩:“太宗靖难,功与开创同,当称祖以别之。”(《明史纪事本末》卷五十)
严嵩此前所议,已让嘉靖帝很不高兴了,于是这次他改变了方式,尽力迎合圣意:“古礼,宗无定数;祖非有功者不得称。我文皇定鼎持危,功莫大焉,尊称为祖,圣见允宜。”
他们把朱棣的靖难造反,奉为开创之功,而又不能再弄一个太祖,于是就想到成就帝业,弄了一个成祖的新庙号。
严嵩的尽改前说,配合了嘉靖帝的尊父祔庙***。很快,嘉靖帝将首辅夏言革职,加严嵩少保兼太子太保,礼部尚书兼武英殿大学士,入阁参与机务,扶摇直上,成为了独专票拟的首辅。
到此,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崇熙起名寓意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,希望介绍关于崇熙起名寓意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。
[免责声明]本文来源于网络,不代表本站立场,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,请联系邮箱:83115484@qq.com,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,保证您的权利。转载请注明出处:http://www.jindrichuv-hradec.com/post/41961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