孩子让父辈起名,孩子让父辈起名好吗

大家好,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,就是关于孩子让父辈起名的问题,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孩子让父辈起名的解答,让我们一起看看吧。
请教一下大家小孩起名字为什么不能和长辈范重?
最好不要侵犯祖讳。中国汉字这么多,为什么非去犯祖宗名讳呢?中国历史上有些朝代对于避讳特别讲究。除了自己的父母祖辈,对皇帝甚至达官贵人的名讳都要避忌。当然上古在姓氏尚不完备的情况下避讳也难以那么讲究。就是后来在姓氏完备的情况下,个别人出于对子女的爱,有时故意犯讳。如父亲名虎,给自己的儿子取名小虎。书圣王羲之给自己的儿子取名王献之也是如此。若“之”为辈,重父辈,“之”为名则重父名。羲献为名,则父子同辈。父子重名者,历史上不乏其人,但多出于爱。若不是出于此种情况,最好莫重名。
为什么让后代取名字以五行为偏旁?
这个问题,本人专门写个一篇文章进行解读,拿过来给大家分享吧:
朱元璋乃是农民起义,最终走向帝王之位。相比于出身显赫的其他帝王,他的本名简单又好记——朱重八,而且不仅是他,他的父亲(朱五四)、祖父(朱初一)、曾祖(朱四九)、太祖(朱百六)以及哥哥(大哥朱重五、二哥朱重六、三个朱重七)都是如此,如果一直生活在乡下,这些名字自然没啥问题,可是随着朱元璋一跃成为明朝的开国皇帝,这些名字就有点拉低档次了,毕竟别的帝王取名都是寓意深刻,高端大气上档次,而到他这只是一堆数字。
事实上,在朱元璋称帝以前,他就已经意识到了名字给他带来的烦恼。于是在他还是郭子兴的手下之时,就把自己的名字改为朱兴宗,寓意光宗耀祖;后来,他被拥立为吴王,又将自己的名字改为了朱元璋,一种解释是诛杀元朝的玉器。他的名字虽然解决了,但是刚刚提到的一堆亲人的名字还没有解决,于是就下了一道圣旨,将父亲改名朱世珍,大哥改名朱兴隆,二哥改名朱兴盛,三哥改名朱兴祖。后代改前人的名字,他也算是独树一帜了。
作为历史上有名的工作狂人,仅仅解决先人的名字问题肯定远远不够的,朱元璋在刘伯温的帮助下,也为子孙后代设定了起名规则。首先,他规定所有儿子的名字都要以“木”为偏胖,寓意可以像树木一样开枝散叶。然后再为每一个儿子规定20个字的辈分表,且名字的第三个字必须与父辈的符合五行相生的顺序。
乍一听很拗口,其实非常简单。举个例子来说,当时的皇太子朱标一脉,朱元璋给他们设定了规则是“允文遵祖训,钦武大君胜,顺道宜逢吉,师良善用晟”,所以朱标的儿子叫朱允炆,第二字是规定死的,第三个字是“火”字偏旁,在五行中,满足木生火的条件。由于朱标在靖难之役中失踪,所以后面也就没有人再往下用了。
再比如说,朱棣一脉的规则是“高瞻祁见佑、厚载翊常由、慈和怡伯促、简靖迪先”,所以朱棣儿子都是“朱高×”,而且都是火字旁,朱棣的孙子则都是“朱瞻×”,而由于在五行中,火生土,所以他的孙子辈都是土字旁,比如说“基”。再往下类推,就是“朱祁×”,而且第三个字都是金字旁,比如说“镇”“钰”,一直到明朝灭亡,崇祯皇帝本命叫朱由检,仍然严格执行这一规律,而朱元璋设定了规则才用了一半,明朝就灭亡了。
朱家的辈分五行顺序:木火土金水木火土金水